找到相关内容321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一行的历、术体系中的西方立场

    七百二十二 六百九十五 六百二十 五百五 三百五十八 百八十七 初 阴阳积 一度六十七分 二度百一十八分 四二十五分 二十分 九十五分 六二分 九十五分 二十分 四二十五分 二度百一十八分 一度六十七分 空 月去黄道 具体的换算法中,以“其爻加减率与...

    吴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3882134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一课

    聚合生众色。 菩提诸功德,此等皆由般若生。 既然菩提道果的一切功德皆依般若而生,那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比喻来了知这个道理呢?本经讲了两种比喻,第一种比喻讲般若空性相当于大地。比如说,将...力等果功德,它们的来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。的确,有了大地,庄稼才有生长的机会,而有了般若波罗蜜多,其他等道果功德才能成熟。 所以,每一波罗蜜皆应以般若来摄持,若能摄持则成为解脱的正道,否则只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21043797129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的根本要义是般若

    导,为伴;若无般若,如盲。般若法门,是大乘佛法最高智慧成就的法门,学大乘佛法非修般若不可。   何者是般若?胜义谛中不可说,胜义谛言的中道实相乃般若不可思议境;约世俗谛:以一切智智心,大悲...增不减,菩提心印大乘一实相印,因而能发挥般若的本来大用,修行六,以方便善度众生,一切苦厄。而无有能行、所行、行处、行时及由此行可得。观一切法,而于诸法都无所见,无相为宗,无住为体,妙有为用,般若,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35524226.html
  • 四大菩萨

    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智慧,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,能长养菩提,接引众生;没有智慧的慈悲与方便,是非仁之仁,只能滋生烦恼,让自己愈趋下流。经里说菩萨的六波罗蜜,是“般若为眼,为盲”,所以布施等以般若...佛教化的时代,用孝道代替佛教化众生。并介绍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、光目女时,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,而发大誓愿,后人总结为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尽,方证菩提。”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339750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的根本要义是般若

    变成世法,世法与佛法亦无从区别;如果没有这双慧眼的智慧观照,学佛人将无法由信而解,由解而行,由行而证,循著修行的正路而证入诸法实相。诸法实相正因著这般若大智慧而显示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般若为导,为伴;若无般若,如盲。般若法门,是大乘佛法最高智慧成就的法门,学大乘佛法非修般若不可。   何者是般若?胜义谛中不可说,胜义谛言的中道实相乃般若不可思议境;约世俗谛:以一切智智心,大悲为上首,无所得为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4440605.html
  • 佛法智慧与世间聪明的区别

    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前是阶梯、是方法、是到达彼岸的渡人舟。第六般若,则是指引,是航向,是总舵主。所以六的核心,是般若。般若就是智慧。   再说,佛教所言智慧,又称“如实观察”,即如实观察人生,如实观察现实世界,如实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这样的智慧,从前中来:持戒,就是告诉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,这是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、建立高尚的道德、提升人格力量的推一途径。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,因而这样的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2944034.html
  • 能海上师论禅法集粹

    不在禅定中即应去念诵。故此并非只有禅宗行人才可修禅定,而禅定是六波罗密中的第五,是每个学佛人之必修。第六即是般若波罗密,是为慧度,所以禅定乃是般若大智慧之基础,此即由定生慧是也。  佛教讲六中前度修福,称方便,第六度修慧,为智慧,第六为前方便之导首,有“般若如目,如足”之喻。前必须以般若为指导,虽然精勤修习而又不见能修、所修,以契合于实相的无所得心修持,此方可称为波罗密,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546526.html
  • 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提纲

    28、唯求自利二乘人,猶見勤如救頭燃, 爲利衆生啓德源,發精進是佛子行。 29、甚深禪定生慧觀,能盡除滅諸煩惱, 知已應離四無色,修靜慮是佛子行。 30、無慧善導前,正等覺佛不能成,...欲断烦恼须假禅定,由定生 慧,故勤修静虑是菩萨行。第三十颂: 六万行,前如足,慧度如眼,非眼无以视道,非足无 以行路,故六度者,相资而成。前度者,...

    妙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050888.html
  • 统摄乘的人间佛教

    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种、果相生,一直延续下去,如同生死缘起相续一般。   、菩萨乘──六万行   菩萨乘,梵语为bodhisattva-yana,又称佛乘。以悲智法门为乘,运载众生,...,生长善法。   禅定:修习禅定,能对治散乱心,使心安定。   般若度:能对治愚痴,开真实的智能,把握生命的真谛。“如盲,般若如导”,布施等所以能趣入佛道,完全是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2760666.html
  • 试论中国佛教禅定的特质

    持戒度、忍辱度、精进度、禅定和般若度。在六中,最主要的还是禅定和般若二度。般若是禅修中迸发出的智慧之花,般若的获得,不能离开禅定;同样,禅定也离不开般若,“为足,般若度为首”,般若度是修习前的导引和目标。可以说,在大小乘佛教三学六的修行体系中,禅定特别是由禅定所生发的解脱智慧,是一切修行的枢要所在。   三、止观双运 定慧等学   中国佛教,有小乘和大乘之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22969696.html